糞便中可是藏有許多未知的微菌叢,專家認為未來可能是人類健康的關鍵密碼。(資料照片)
以後別再隨便叫別人去吃大便了,因為,大便裡可能藏著為了攸關你我健康的關鍵密碼!而且這可能是繼人類發明抗生素後,又一個劃時代的健康發現!但請記得以後要把「糞便移植」叫的文雅一點:「微菌叢移植」!
為什麼要叫做微菌叢呢?因為我們體內本來就是與數十兆的微生物共生,其中90%居住在腸道,這些微生物對於腸胃道的吸收與免疫系統的調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
除此之外,腸道還佈滿著神經網絡,所以才會有人說:「腸道是人體的第二個大腦」,越來越多研究證實,像是糖尿病、自律神經系統、慢性疲勞等疾病,都與微菌叢不平衡有關係。
台灣微菌聯盟主席、台北榮總轉譯研究科主任吳俊穎說,人體腸胃道光細菌就有上千種,而其他不知名的菌種根據研究,可能超過300萬個;目前科學家們只破解了1%,也就是還有99%未知的微菌叢還有待發現與研究。至於我們熟知的益生菌,只是那1%裡面極少數被科學家分離出來的菌株;你可以想像,如果未來整個微菌叢被研究透徹,會對人體健康出現多麼大的影響。
吳俊穎說,這幾年國外對於微菌叢的研究可說是百花綻放,最知名的就是困難梭菌所造成的嚴重腹瀉,已經證實有了逆轉性的臨床效果;除此之外,像是腸躁症、代謝症候群、糖尿病、肥胖、失智症等等,越來越多研究都顯示,可能與微菌叢失衡有關。
目前已經進入臨床治療的微菌叢移植(舊稱糞便移植),移植過程是使用親人糞便,先利用糞便篩檢等方式,確認捐贈者健康情形,然後採集50公克糞便,加入300cc生理食鹽水,使用果汁機攪拌,再經大腸鏡、胃鏡等內視鏡注入腸道,藉以改變腸道菌落、達到平衡狀態,緩解腸道疾病。並不是直接叫人把大便吃下肚。
關於微菌叢的研究目前還有99%尚待努力!(資料照片)
未來將成為人類健康關鍵!
「人類發現細菌之後,一直到抗生素的出現,將人類壽命大幅延長;現在國際間認為,微菌叢將會是繼抗生素之後,另一個劃時代的發現。」吳俊穎這麼強調。
幾年前,吳俊穎針對雙胞胎無菌老鼠進行試驗,他給1隻鼠吃肥胖人的糞便,另1隻老鼠吃瘦子的糞便,結果吃到胖子糞便的老鼠長大後變胖,吃到瘦子糞便的老鼠長大後變瘦。這個研究結果代表,腸道菌相會影響胖瘦,而且還會跨物種傳染。吳俊穎把2隻老鼠混養,發現2隻老鼠都變瘦了。他推測,可能是胖老鼠身上缺乏某種腸道菌。
吳俊穎還提出了一個你我都想不到的微菌叢影響的案例。「你知道嗎?研究發現,常常幫孫子換尿布的阿公阿嬤,比較不會罹患失智症,原因就可能是接觸了健康的微菌叢,讓阿公阿嬤身體也變好了!」
由於微菌叢移植實在太夯了,在國外,已經有業者宣稱已經成立的糞便銀行,利用捐贈的方式將大便貯存起來以備後續的利用;也有業者利用萃取技術,提煉出有效的菌種做成膠囊讓人服用,甚至日本也傳出「屎宴」;由如此蓬勃發展的狀況來看,吳俊穎認為,未來20年內,微菌叢的相關研究應該會持續開花結果。
為了趕上國際的腳步,衛福部決定用特管辦法管理,希望未來對於微菌叢的移植能有更好的把關與成果。吳俊穎也持同樣看法。「要做這些移植或研究,總是要有一套相關標準與辦法,總不能隨便就開始進行移植;而且微菌叢是會相互交叉影響與作用,不是只靠分析出某幾株微菌就可以達到目的!」
至於該怎麼改善自己腸道中微菌叢的狀態,吳俊穎強調,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;像是運動、多吃蔬果、減少肉類、減少加工品等等,雖然是老生常談但卻能真正做到腸道健康的保養(撰文:蔣仁人)
更多壹週刊報導
●日本有少女大便餐 台灣有大便中藥治病【怪奇檔案】
●西斯版老司機朝聖 壯陽蛋讓全村乓乒叫【怪奇檔案】
●吃臭雞蛋治病 有影嘸【怪奇檔案】
本文引用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5%90%83%E5%A4%A7%E4%BE%BF%E8%83%BD%E6%B2%BB%E7%97%85-%E5%B0%88%E5%AE%B6-
留言列表